張籍的詩詞(共469首)

張籍簡介

張籍頭像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1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小學古詩秋天思鄉

2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樂府女子堅貞

3 《涼州詞三首·其三》 唐·張籍

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寫景譴責邊將

4 《涼州詞三首》 唐·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
風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邊塞組詩

5 《春別曲》 唐·張籍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

春天長江

6 《成都曲》 唐·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

地名寫景

7 《水》 唐·張籍

蕩漾空沙際,虛明入遠天。
秋光照不極,鳥色去無邊。
勢引長云闊,波輕片雪連。
汀洲杳難測,萬古覆蒼煙。

8 《寒食》 唐·張籍

綠楊枝上五絲繩,枝弱春多欲不勝。
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喚擺階o3.

9 《沒蕃故人》 唐·張籍

前年伐月支,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唐詩三百首懷人

10 《征婦怨》 唐·張籍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
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樂府婦女哀怨

11 《野老歌/山農詞》 唐·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樂府田園農民生活抒情

12 《短歌行》 唐·張籍

青天蕩蕩高且虛,上有白日無根株。
流光暫出還入地,使我年少不須臾。
與君相逢勿寂寞,衰老不復如今樂。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萬年。

唐詩三百首寫鳥寓人抒懷生活哲理

13 《憶遠》 唐·張籍

行人猶未有歸期,萬里初程日暮時。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

14 《酬朱慶馀》 唐·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版本一)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版本二)

贈答考試寫人贊美

15 《采蓮曲·秋江岸邊蓮子多》 唐·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并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
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
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地方寫蓮寫人

16 《江南春》 唐·張籍

江南楊柳春,日暖地無塵。
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
晴沙鳴乳燕,芳樹醉游人。
向晚青山下,誰家祭水神。

17 《秋山》 唐·張籍

秋山無云復無風,溪頭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閉石床靜,葉間墜露聲重重。

18 《牧童詞》 唐·張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壟頭。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唐詩三百首邊塞宴飲贊頌將士

19 《重陽日至峽道》 唐·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
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20 《塞下曲》 唐·張籍

邊州八月修城堡,候騎先燒磧中草。
胡風吹沙度隴飛,隴頭林木無北枝。
將軍閱兵青塞下,鳴鼓逢逢促獵圍。

21 《行路難》 唐·張籍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
弊裘羸馬苦難行,僮仆饑寒少筋力。
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22 《薊北旅思/送遠人》 唐·張籍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
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
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柳樹思鄉

23 《思遠人(一作寄遠客)》 唐·張籍

野橋春水清,橋上送君行。
去去人應老,年年草自生。
出門看遠道,無信向邊城。
楊柳別離處,秋蟬今復鳴。

24 《宮詞》 唐·張籍

新鷹初放兔猶肥,白日君王在內稀。
薄暮千門臨欲鎖,紅妝飛騎向前歸。
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
盡理昨來新上曲,內官簾外送櫻桃。

25 《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蕊近有仙過,因成絕句二首》 唐·張籍

千枝花里玉塵飛,阿母宮中見亦稀。
應共諸仙斗百草,獨來偷得一枝歸。
九色云中紫鳳車,尋仙來到洞仙家。
飛輪回處無蹤跡,唯有斑斑滿地花。

26 《詠懷》 唐·張籍

老去多悲事,非唯見二毛。
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望月偏增思,尋山易發勞。
都無作官意,賴得在閑曹。

唐詩三百首重陽節登高寫景

27 《沙堤行·呈裴相公》 唐·張籍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
宮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導騎丞相來。
路傍高樓息歌吹,千車不行行者避。
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敘事抒情

28 《送遠曲》 唐·張籍

戲馬臺南山簇簇,山邊飲酒歌別曲。
行人醉后起登車,席上回尊向僮仆。
青天漫漫復長路,遠游無家安得住。
愿君到處自題名,他日知君從此去。

送別友情

29 《山禽》 唐·張籍

山禽毛如白練帶,棲我庭前栗樹枝。
獼猴半夜來取栗,一雙中林向月飛。

30 《無題(一作劉禹錫詩,題云踏歌詞)》 唐·張籍

桃溪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
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有細腰多。

31 《南歸》 唐·張籍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寧。
行車未及家,天外非盡程。
骨肉待我歡,鄉里望我榮。
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32 《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琵琶臺》 唐·張籍

臺上綠蘿春,閑登不待人。
每當休暇日,著履戴紗巾。

33 《相和歌辭·采蓮曲》 唐·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蕩漾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

34 《蘇州江岸留別樂天(一作白居易詩)》 唐·張籍

銀泥裙映錦障泥,畫舸停橈馬簇蹄。
清管曲終鸚鵡語,紅旗影動薄寒嘶。
漸消酒色朱顏淺,欲話離情翠黛低。
莫忘使君吟詠處,女墳湖北武丘西。

35 《古樹》 唐·張籍

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
露根堪系馬,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燒痕霹靂新。
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36 《古苑杏花》 唐·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
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
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37 《夜到漁家(一作宿漁家)》 唐·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
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節日宴會喜悅

38 《送元八》 唐·張籍

百神齋祭相隨遍,尋竹看山亦共行。
明日城西送君去,舊游重到獨題名。

39 《贈王侍御》 唐·張籍

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府縣同趨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陽春晚蕭蕭雨,洛水寒來夜夜聲。
自嘆獨為折腰吏,可憐驄馬路傍行。

40 《送稽亭山寺僧》 唐·張籍

師住稽亭高處寺,斜廊曲閣倚云開。
山門十里松間入,泉澗三重洞里來。
名岳尋游今已遍,家城禮謁便應回。
舊房到日閑吟后,林下還登說法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