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詩詞(共200首)

張九齡簡介

張九齡頭像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1 《望月懷遠/望月懷古》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詩三百首月亮中秋節思鄉思念

2 《西江夜行》 唐·張九齡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思念

3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詩三百首植物抒志生活哲理

4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唐詩三百首詠物寫樹寓人人格

5 《答陸澧》 唐·張九齡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田園

6 《春江晚景》 唐·張九齡

江林多秀發,云日復相鮮。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春江景色

7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唐·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山水瀑布

8 《感遇十二首》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詠物寓理

9 《賦得自君之出矣》 唐·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樂府閨怨婦女相思

10 《歸燕詩》 唐·張九齡

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詠物寫鳥寓人諷刺

11 《感遇十二首·其四》 唐·張九齡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唐詩三百首寫鳥寓人抒懷生活哲理

12 《送韋城李少府》 唐·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13 《幽人歸獨臥》 唐·張九齡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唐詩三百首寓言寫鳥寓人哲理

14 《耒陽溪夜行》 唐·張九齡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寫景旅途愁緒

15 《折楊柳》 唐·張九齡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遲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鬢老邊塵。

16 《詠燕/歸燕詩》 唐·張九齡

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托物言志

17 《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唐·張九齡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
思來江山外,望盡煙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秋天傷懷

18 《照鏡見白發》 唐·張九齡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發年。
誰知明鏡里,形影自相憐。

感慨抒懷言志

19 《登樂游原春望書懷》 唐·張九齡

城隅有樂游,表里見皇州。
策馬既長遠,云山亦悠悠。
萬壑清光滿,千門喜氣浮。
花間直城路,草際曲江流。

20 《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唐·張九齡

宗臣事有征,廟算在休兵。
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旌。
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

離別寫人

21 《聽箏》 唐·張九齡

端居正無緒,那復發秦箏。
纖指傳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揚思欲絕,掩抑態還生。
豈是聲能感,人心自不平。

寫人少女愛情

22 《秋夕望月》 唐·張九齡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
所思如夢里,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
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

23 《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 唐·張九齡

元僚行上計,舉餞出林丘。
忽望題輿遠,空思解榻游。
別筵鋪柳岸,征棹倚蘆洲。
獨嘆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24 《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 唐·張九齡

秦帝始求仙,驪山何遽卜。
中年既無效,茲地所宜復。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25 《奉和圣制度潼關口號》 唐·張九齡

嶙嶙故城壘,荒涼空戍樓。
在德不在險,方知王道休。

26 《登襄陽峴山》 唐·張九齡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
信若山川舊,誰如歲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圖猶寂寞,嘉會亦蹉跎。

27 《送楊府李功曹》 唐·張九齡

平生屬良友,結綬望光輝。
何知人事拙,相與宦情非。
別路穿林盡,征帆際海歸。
居然已多意,況復兩鄉違。

28 《初秋憶金均兩弟》 唐·張九齡

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別心。
孤云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

29 《初發曲江溪中》 唐·張九齡

溪流清且深,松石復陰臨。
正爾可嘉處,胡為無賞心。
我由不忍別,物亦有緣侵。
自匪常行邁,誰能知此音。

30 《通化門外送別》 唐·張九齡

屢別容華改,長愁意緒微。
義將私愛隔,情與故人歸。
薄宦無時賞,勞生有事機。
離魂今夕夢,先繞舊林飛。

31 《晨出郡舍林下》 唐·張九齡

晨興步北林,蕭散一開襟。
復見林上月,娟娟猶未沉。
片云自孤遠,叢筱亦清深。
無事由來貴,方知物外心。

32 《奉和圣制經函谷關作》 唐·張九齡

函谷雖云險,黃河已復清。
圣心無所隔,空此置關城。

33 《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 唐·張九齡

嘗聞薛公淚,非直雍門琴。
竄逐留遺跡,悲涼見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尋。
人事已成古,風流獨至今。

34 《經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 唐·張九齡

南國更數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華林苑,日晏景陽樓。
果下回仙騎,津傍駐彩斿。
鳧鹥喧鳳管,荷芰斗龍舟。

35 《同綦毋學士月夜聞雁》 唐·張九齡

棲宿豈無意,飛飛更遠尋。
長途未及半,中夜有遺音。
月思關山笛,風號流水琴。
空聲兩相應,幽感一何深。
避繳歸南浦,離群叫北林。
聯翩俱不定,憐爾越鄉心。

36 《江上》 唐·張九齡

長林何繚繞,遠水復悠悠。
盡日馀無見,為心那不愁。
憶將親愛別,行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時屢已遒。

贈別隱居

37 《敘懷二首》 唐·張九齡

弱歲讀群史,抗跡追古人。
被褐有懷玉,佩印從負薪。
志合豈兄弟,道行無賤貧。
孤根亦何賴,感激此為鄰。

38 《雜詩五首》 唐·張九齡

孤桐亦胡為,百尺傍無枝。
疏陰不自覆,修干欲何施。
高岡地復迥,弱植風屢吹。
凡鳥已相噪,鳳凰安得知。

39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 唐·張九齡

祝史辭正,人神慶葉。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40 《和姚令公哭李尚書乂》 唐·張九齡

貴賤雖殊等,平生竊下風。
云泥勢已絕,山海納還通。
忽嘆登龍者,翻將吊鶴同。
琴詩猶可托,劍履獨成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