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寂寥的詩詞(1004首)

1 《小石潭記》 唐·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初中文言文紀游寫景孤獨憂傷

2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初中古詩秋天悲秋

3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愛國憂國憂民

4 《后赤壁賦》 宋·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

古文觀止紀游山水寫景抒情人生哲理

5 《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

6 《秋聲賦》 宋·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辭賦精選古文觀止秋天悲秋

7 《嫦娥奔月/嫦娥飛天》 兩漢·劉安 撰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樹下。
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
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小學文言文神話故事

8 《采桑子·九日》 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鄉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
只覺魂銷。
南雁歸時更寂寥。

重陽節邊塞寫景相思

9 《閣夜》 唐·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唐詩三百首冬天戰爭思鄉

10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辭賦精選山水游記

11 《夜歸鹿門山歌/夜歸鹿門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唐詩三百首寫景歸隱

12 《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元宵節懷念親人組詩

13 《長安古意》 唐·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詠史懷古

14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15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宋·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離別相思回憶愛情

16 《望岳三首·其三》 唐·杜甫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寫山

17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18 《滿庭芳·小閣藏春》 宋·李清照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詠物梅花生活抒情

19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 唐·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任 一作:待)

唐詩三百首思念

20 《愚溪詩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
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古文觀止寫景抒憤序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