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金詞注“中呂調”。曹冠詞名《喜朝天》,越長卿詞名《柳長春》,《鳴鶴馀音》詞名《踏雪行》。曾覿、陳亮詞添字者,名《轉調踏莎行》。
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又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踏莎行(欽譜)簡介

金詞注“中呂調”。曹冠詞名《喜朝天》,越長卿詞名《柳長春》,《鳴鶴馀音》詞名《踏雪行》。曾覿、陳亮詞添字者,名《轉調踏莎行》。

踏莎行(欽譜) 格律一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韻 晏殊

  細草愁煙 幽花怯露 憑闌總是消魂處 日高深院靜無人 時時海燕雙飛去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曾詞、陳詞之添字、攤破句法、轉換宮調,皆變體也。 按宋元人填此調者,其字句韻悉同,惟每句平仄小異。如前段第一、二句,黃庭堅詞“臨水夭桃,倚墻繁李”,“臨”字平聲,“倚”字仄聲,“繁”字平聲。第三句,歐陽修詞“草熏風暖搖征轡”,“草”字仄聲,“風”字平聲。第四句,歐陽詞“離愁漸遠漸無窮”,“離”字平聲,“漸”字仄聲。第五句,晏幾道詞“粉香簾幕陰陰靜”,“粉”字仄聲,“簾”字平聲。后段第一、二句,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明”字平聲,“落”字仄聲,“如”字平聲。第三句,陳堯佐詞“畫梁輕拂歌塵轉”,“畫”字仄聲,“輕”字平聲。第四句,晏詞“宿妝曾比杏腮紅”,“宿”字仄聲,“曾”字平聲。第五句,陳詞“主人恩重珠簾卷”,“主”字仄聲,“恩”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至周密詞,后段結句“莫聽酒邊供奉曲”,平仄獨異,此亦偶誤,不必從。

踏莎行(欽譜) 格律二 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曾覿

  翠幄成陰 誰家簾幕 綺羅香擁處 觥籌錯 清和將近 奈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塵落 
  仄仄平平句平平中仄韻中平平仄仄讀中平仄韻平平中仄句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此詞前后段第三句減去“處”字、“是”字,第五句減去“奈”字、“更”字、“裊”字、“輕”字,結句減去“看”字、“斷”字,即《踏莎行》正體也。轉調者,攤破句法,添入襯字,轉換宮調,自成新聲耳。 按趙彥端“宿雨才收”詞,正與此同。前段第二、三句“牡丹將綻,也近寒食”,“近”字仄聲。后段第三句“一月五番價、共歡集”,“月”字、“五”字俱仄聲,“番”字平聲。第五句“且莫留半滴”,“莫”字、“半”字俱仄聲。第六句“一百二十個好生日”,“一”字、“好”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陳詞。 汲古閣本前段第三句脫一字,今從《詞緯》本訂定。

踏莎行(欽譜) 格律三 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陳亮

  洛浦塵生 巫山夢斷 旗亭芳草里 春深淺 梨花落盡 酴醾又綻 天氣也似 尋常庭院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韻平平平仄仄讀平平仄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韻平仄仄仄讀平平平仄韻

此詞見《龍川集》,亦名《轉調踏莎行》。每段上四句與曾詞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減一字異。 宋人精于音律,凡遇舊腔,往往隨意增損,自成新聲。如元人度曲,或借宋人詞調,偷聲添字,名為“過曲”者,其源實出于此。

踏莎行(龍譜)簡介

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又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踏莎行(龍譜) 格律一 格一 晏殊

  小徑紅稀 芳郊綠遍  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 濛濛亂撲行人面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韻句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踏莎行(龍譜) 格律二 格二(轉調踏莎行) 曾覿

  翠幄成陰 誰家簾幕 綺羅香擁處 觥籌錯 清和將近 奈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塵落 
  仄仄平平句平平中仄韻中平平仄仄讀中平仄韻平平中仄句仄平平中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搜韻君按:龍譜前段第三句脫一“奈”字,誤,并改之。

踏莎行詞牌名古詩詞(305首)

1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詞三百首高中古詩婉約孤獨思念

2 踏莎行·候館梅殘》 宋·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宋詞三百首婉約寫景離別相思

3 踏莎行·小徑紅稀》 宋·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蒙 通:濛)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爐香靜逐游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婉約春天寫景抒情悵惘

4 踏莎行·雪似梅花》 宋·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宋詞精選冬天寫雪寫花婉約

5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宋詞三百首記夢懷人

6 踏莎行·春暮》 宋·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
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婉約閨怨傷春思念

7 踏莎行》 宋·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
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墻,莓苔滿地。
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哲理故事

8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宋·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秋天寫景悲秋

9 踏莎行·月華如水》 清·納蘭性德

月華如水,波紋似練,幾簇淡煙衰柳。
塞鴻一夜盡南飛,誰與問倚樓人瘦。
韻拈風絮,錄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從前負盡掃眉才,又擔閣鏡囊重繡。

相思女子

10 踏莎行·碧海無波》 宋·晏殊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
思量便合雙飛去。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
紅箋小字憑誰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天離別

11 踏莎行·祖席離歌》 宋·晏殊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
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
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送別

12 踏莎行·情似游絲》 宋·周紫芝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
淚珠閣定空相覷。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
如今已是愁無數。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宋詞精選婉約柳樹離別相思

13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寫雪梅花

14 踏莎行》 宋·秦觀

曉樹啼鶯,晴洲落雁。
酒旗風飐村煙淡。
山田過雨正宜耕,畦塍處處春泉漫。
踏翠郊原,尋芳野澗。
風流舊事嗟云散。
楚山誰遣送愁來,夕陽回首青無限。

15 踏莎行》 宋·晏殊

綠樹歸鶯,雕梁別燕。
春光一去如流電。
當歌對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弱袂縈春,修蛾寫怨。
秦箏寶柱頻移雁。
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

16 踏莎行·秋入云山》 宋·張掄

秋入云山,物情瀟灑。
百般景物堪圖畫。
丹楓萬葉碧云邊,黃花千點幽巖下。
已喜佳辰,更憐清夜。
一輪明月林梢掛。
松醪常與野人期,忘形共說清閑話。

宋詞三百首秋天寫景寫山月夜

17 踏莎行·閑游》 宋·劉將孫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
荷花芳草垂楊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紅箋,淚題錦句。
西湖豈憶相思苦。
只應幽夢解重來,夢中不識從何去。

寫景懷念西湖

18 踏莎行·寒草煙光闊》 宋·寇準

寒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
春潮雨霽輕塵歇。
征鞍發。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

宋詞精選送別感嘆惜時

19 踏莎行·潤玉籠綃》 宋·吳文英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
繡圈猶帶脂香淺。
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
香瘢新褪紅絲腕。
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端午懷人抒情哀愁

20 踏莎行·芳草平沙》 元·張翥

芳草平沙,斜陽遠樹,無情桃葉江頭渡。
醉來扶上木蘭舟,將愁不去將人去。
薄劣東風,夭斜落絮,明朝重覓吹笙路。
碧云紅雨小樓空,春光已到銷魂處。

婉約送別寫景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