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欽譜)簡介
《碧雞漫志》屬中呂調。毛滂詞名《元會曲》,張矩詞名《凱歌》。按《水調》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此必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也。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一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 毛滂
九金增宋重 八玉變秦馀 千年清浸 先凈河洛出圖書 一段升平光景 不但五星循軌 萬點共連珠
中中中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中平平仄句中中平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此調以此詞及周詞、蘇詞為正體,若賀詞之偷聲,王詞、劉詞之添字,傅詞之減字,皆變體也。
此詞前后段不間入仄韻,宋詞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并作拗體。惟葛郯詞“翠光千頃,為誰來去為誰留”、“跳珠翻沫,轟雷掣電幾時收”,呂渭老詞“醉魂何在,應騎箕尾到青天”、“黃粱未熟,經游都在夢魂間”,劉過詞“日高花困,海棠風暖想都開”,“人生行樂,且須痛飲莫辭杯”,“誰”字、“雷”字、“騎”字、“游”字、“棠”字、“須”字俱平聲,與此異。
又前段起句,毛詞別首“金馬空故事”,辛棄疾詞“四坐且勿語”,葉夢得詞“修眉掃遙碧”。換頭三句,毛詞別首“雙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聲。蘇軾詞“眾鳥里,真彩鳳,獨不鳴”,“彩”字、“不”字俱仄聲。辛詞“回首處,云正出,鳥倦飛”,“首”字、“正”字、“倦”字俱仄聲,俱與此詞異。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馀參下平韻詞。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二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 周紫芝
歲晚念行役 江闊渺風煙 六朝文物何在 回首更凄然 倚盡危樓杰觀 暗想瓊枝璧月 羅襪步承蓮
仄仄仄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五字,后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與毛詞異。
按蘇軾詞“中年親友離別,絲竹緩離憂”、“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葉夢得詞“倚空千嶂橫起,銀闕正當中”、“遙知玉斧初斲,重到廣寒宮”,正與此同。宋詞如吳文英、劉克莊、方岳,金元詞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問、趙孟頫,皆如此填。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三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后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平仄仄平仄句仄仄仄平平平韻仄平平仄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仄仄韻
此詞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
按劉仲芳詞“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堂有經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葉夢得詞“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騷人遺思”、“卻嘆從來賢士,如我與公多矣”。辛棄疾詞“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壺一色”、“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蒪鱸正美”。段克己詞“神既來兮庭宇,颯颯西風吹雨”、“風外淵淵簫鼓,醉飽滿城黎庶”,正與此同。但葉夢得詞“里”、“思”、“士”、“矣”,段克己詞“宇”、“雨”、“鼓”、“庶”,前后段同一韻,與此詞前后各韻者又微有別。此外,又有前段第五、六句押仄韻,后段不押者,或有后段第六、七句押仄韻,前段不押者,此則偶合,不復分體。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四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 賀鑄
南國本瀟灑 六代浸豪奢 臺城游冶 襞箋能賦屬宮娃 云觀登臨清夏 碧月留連長夜 吟醉送年華
平仄仄平仄葉仄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葉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葉仄仄平平平仄葉平仄仄平平韻
此詞第一句押韻,以平韻為主,其仄韻,即用本部麻、馬、祃三聲葉,間入平韻之內。宋人只此一體,并無別首可校。若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五、六句俱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則與毛詞同,但不作拗體耳。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五 雙調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韻 王之道
斜陽明薄暮 暗雨霽涼秋 弱云狼藉 晚來風起 席捲更無留 天外老蟾高掛 皎皎寒光照水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仄仄句
此與毛詞同,惟前段毛詞第四句系七字,此則添二字作四字、五字兩句異。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六 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一句四平韻 張孝祥
雪洗鹵塵凈 風約楚云留 何人為寫悲壯 吹笛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 關塞如今風景 剪燭看吳鉤
仄仄仄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此與周詞同,惟后段周詞第四句系六字,此則添二字作四字兩句異。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七 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 劉因
一諾與金重 一笑比河清 風花不遇真賞 終古未全平 前日青春歸去 今日尊前笑語 春意滿西城
仄仄仄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此與周詞同,惟后段第五句添一字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水調歌頭(欽譜) 格律八 雙調九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韻 傅公謀
草草三間屋 愛竹旋添栽 碧紗窗戶 眼前都是翠云堆 一月山翁高臥 踏雪水村清冷 木落遠山開
仄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此與毛詞同,惟后段第一、二句減一字作五字句異。
水調歌頭(龍譜)簡介
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
水調歌頭(龍譜) 格律一 定格 蘇舜欽
瀟灑太湖岸 淡佇洞庭山 魚龍隱處煙霧 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 忽有扁舟急槳 撇浪載鱸還
中仄仄平仄句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中句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處頗多,須善掌握調配。
水調歌頭(龍譜) 格律二 夾葉仄韻格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中仄仄平仄句中仄仄平平平韻中平中仄平中句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仄韻中仄平平中仄韻
搜韻君按:依定格附注,引原書例詞,補此詞格。
水調歌頭(龍譜) 格律三 平仄韻通葉格 賀鑄
南國本蕭灑 六代浸豪奢 臺城游冶 擘箋能賦屬宮娃 云觀登臨清夏 璧月留連長夜 吟醉送年華
中仄仄平仄葉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葉平中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葉中仄平平中仄葉中仄仄平平韻
搜韻君按:依定格及原書例詞說明,補錄該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