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

唐教坊曲名?!侗屉u漫志》:“《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長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一名《大犯》?!?br>《碧雞漫志》卷四引《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亦名‘大犯’?!薄肚逭婕氛搿霸秸{”。毛幵《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詠柳《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贝饲艄?,猶可于周詞反復吟詠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韻,第二段五仄韻,第三段六仄韻,宜用入聲部韻。

蘭陵王(欽譜)簡介

唐教坊曲名?!侗屉u漫志》:“《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長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一名《大犯》?!?/p>

蘭陵王(欽譜) 格律一 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韻,中段八句五仄韻,后段九句六仄韻 秦觀

  雨初歇 簾卷一鉤淡月 望河漢 幾點疏星 冉冉纖云度林樾 此景清更絕 誰念溫柔蘊結 
  仄平仄韻平仄仄平仄仄韻仄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韻仄仄平仄仄韻平仄平平仄仄韻

此調始于此詞,應以此詞為定格。但后段結句作七字句,宋人無如此填者,故以周詞作譜,仍采此詞以溯其源。

蘭陵王(欽譜) 格律二 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一句七仄韻,中段八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六仄韻 周邦彥

  柳陰直 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 曾見幾番 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 誰惜 京華倦客 
  中平仄韻中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句平仄中平句中仄平中仄平仄韻中平仄中仄韻平仄韻平平仄仄韻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宋元人俱如此填。若辛詞、劉詞之添韻,陳詞之句讀小異,皆變格也。 按此詞有葛郯、張元干、曹冠詞及譜中陳詞可校。趙必瑑詞平仄不同者多至二十四字,譜內劉詞中段起句添用一韻,辛詞后結用疊韻,另為一體,俱不參校。 前段起句,彭履道詞“章臺路”,“章”字平聲。第四句,彭詞“花氣分明”,“分”字平聲。第五句,楊澤民詞“芳草侵階映紅藥”,“芳”字平聲,袁去華詞“一目千里總佳色”,“里”字仄聲。第六句,李昴英詞“別來情緒惡”,“別”字仄聲。第十句,高觀國詞“欲去又留”,“欲”字仄聲。中段起句,高詞“十年迥凄絕”,“十”字仄聲。第二句,張元干詞“想蛾綠輕暈”,“暈”字仄聲。第三句,曹冠詞“綵筆題石”,“綵”字仄聲。第四句,史達祖詞“涉江幾度和愁摘”,“涉”字、“幾”字俱仄聲。第五句,彭詞“喚鳴箏掩面”,“喚”字仄聲,“鳴箏”二字俱平聲,“掩”字仄聲。第六句,葛郯詞“烏啼云起”,“烏”字平聲,袁詞“古墻竹影”,“竹”字仄聲。第七句,史詞“分開綠蓋素袂濕”,“綠”字仄聲。第八句,曹詞“感往事陳跡”,“往”字仄聲,袁詞“甚良宵閒卻”,“宵”字平聲。后段第三句,曹詞“帥旗鼓文場”,“旗”字平聲。第四句,李詞“寶軫慵學”,“寶”字仄聲;高詞“沈沈春酌”,下“沈”字平聲。第五句,高詞“只愁入夜東風惡”,“只”字仄聲;方千里詞“天涯何處相思極”,“何”字平聲。第六句,高詞“整新歡羅帶”,“歡”字平聲;曹詞“有陶令秫酒”,“秫”字仄聲;葛詞“要百柁傾珠”,“珠”字平聲。第七句,彭詞“瓜洲難渡”,“瓜”字平聲;方詞“恨隨塞笛”,“塞”字仄聲。第八句,李詞“猛拍闌干”,“猛”字、“拍”字俱仄聲,“干”字平聲。第九句,葛詞“又空腹”,“空”字平聲。第十句,高詞“更何說”,“何”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下陳詞。

蘭陵王(欽譜) 格律三 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韻,中段八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四仄韻、一疊韻 辛棄疾

  一丘壑 老子風流占卻 茅檐上 松月掛云 脈脈石泉透山腳 尋思前事錯 惱殺晨猿夜鶴 
  仄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句仄仄仄平仄平仄韻平平平仄仄韻仄仄平平仄仄韻

此詞與周詞校,后段第四句不押韻,第九句押韻,第十句疊韻異。 中段第五句“云合”,“合”字非韻。

蘭陵王(欽譜) 格律四 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韻,中段八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六仄韻 陳允平

  古堤直 隔水輕盈飏碧 東風路 還是舞煙眠露 年年自春色 紅塵遍京國 留滯高陽醉客 
  仄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平仄韻平平仄平仄韻平仄平平仄仄韻

此和周詞也。前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五字一句。楊澤民和詞“幾度嘯日迎風,怡怡釣秋色”與此同。又中段第五、六句作三字一句、六字一句,亦與周詞小異。

蘭陵王(欽譜) 格律五 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韻,中段九句七仄韻,后段十句六仄韻 劉辰翁

  送春去 春去人間無路 秋千外 芳草連天 誰遣風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緒 漫憶海門飛絮 
  仄平仄韻平仄平平平仄韻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平仄韻平平仄仄仄韻仄仄仄平平仄韻

此校周詞添押二韻,故另列一體。

蘭陵王(龍譜)簡介

《碧雞漫志》卷四引《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亦名‘大犯’?!薄肚逭婕氛搿霸秸{”。毛幵《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詠柳《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贝饲艄?,猶可于周詞反復吟詠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韻,第二段五仄韻,第三段六仄韻,宜用入聲部韻。

蘭陵王(龍譜) 格律一 定格 周邦彥

  柳陰直 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 曾見幾番 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 誰識 京華倦客 
  仄平仄韻平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韻平平仄仄仄韻平仄韻平平仄仄韻

四仄聲領格字皆用去聲。

蘭陵王(龍譜) 格律二 變格(上、去聲韻) 劉辰翁

  送春去 春去人間無路 秋千外 芳草連天 誰遣風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緒 漫憶海門飛絮 
  仄平仄韻平仄平平平仄韻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平仄韻平平仄仄仄韻仄仄仄平平仄韻

蘭陵王詞牌名古詩詞(47首)

1 蘭陵王·柳》 宋·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婉約柳樹送別

2 蘭陵王·丙子送春》 宋·劉辰翁

送春去。
春去人間無路。
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緒。

宋詞三百首婉約豪放送別

3 蘭陵王·賦一丘一壑》 宋·辛棄疾

一丘壑。
老子風流占卻。
茅檐上、松月桂云,脈脈石泉逗山腳。
尋思前事錯。

寫景歸隱曠達淡泊

4 蘭陵王》 宋·秦觀

雨初歇。
簾卷一鉤淡月。
望河漢、幾點疏星,冉冉纖云度林樾。
此景清更絕。

地名寫景頌揚

5 蘭陵王》 宋·辛棄疾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夢有人以石研屏見餉者。
其色如玉,光潤可愛。
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狀。
云:“湘潭里中有張其姓者,多力善斗,號張難敵。

6 蘭陵王》 宋·黃廷璹

絮花弱。
吹滿斜陽院落。
秋千外,無數小舟,綠水溶溶帶城郭。
流光漫暗覺。

傷春

7 蘭陵王》 宋·張元干

卷珠箔。
朝雨輕陰乍閣。
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
東風妒花惡。

8 蘭陵王》 宋·方千里

晚煙直。
池沼波痕皺碧。
年芳為、花態柳情。
挼粉揉情釀春色。

寫景寫花抒情

9 蘭陵王》 宋·施岳

柳花白。
飛入青煙巷陌。
憑高處,愁鎖斷橋,十里東風正無力。
西湖路咫尺。

10 蘭陵王(為十年故人作)》 宋·高觀國

鳳簫咽。
花底寒輕夜月。
蘭堂靜,香霧翠深,曾與瑤姬恨輕別。
羅巾淚暗疊。

11 蘭陵王(春雨)》 宋·高觀國

灑虛閣。
冪冪天垂似幕。
春寒峭,吹斷萬絲,濕影和煙暗簾箔。
清愁晚來覺。

12 蘭陵王(紫元席上作)》 宋·葛長庚

桃花瘦。
寒食清明前后。
新燕子,禁得余寒,風雨把人苦__。
梅粒今如豆。

13 蘭陵王》 宋·陳允平

古堤直。
隔水輕陰飏碧。
東風路,還是舞煙眠露,年年自春色。
紅塵遍京國。

14 蘭陵王(贛上用美成韻)》 宋·趙必{王象}

畫闌直。
饾饤千紅萬碧。
無端被,怪雨狂風,僽柳僝花禁春色。
尋芳遍楚國。

15 蘭陵王》 宋·張元干

綺霞散。
空碧留晴向晚。
東風里,天氣困人,時節秋千閉深院。
簾旌翠波飐。

16 蘭陵王(次周美成韻)》 宋·袁去華

小橋直。
林表遙岑寸碧。
斜陽外、霞絢晚空,一目千里總佳色。
初寒遍澤國。

敘事地名贊美

17 蘭陵王(南湖同碧蓮見寄,走筆次韻)》 宋·史達祖

漢江側。
月弄仙人佩色。
含情久,搖曳楚衣,天水空_染嬌碧。
文漪簟影織。

18 蘭陵王(甲寅初度和次賈韻)》 宋·李曾伯

問梁益。
天設金城鐵壁。
西風外,依約雁來,還報關山舊秋色。
三秦聽漢檄。

19 蘭陵王(和吳宣卿)》 宋·葛郯

亂煙簇。
簾外青山漸肅。
蓮房靜。
荷蓋半殘,欲放清漣媚溪綠。

20 蘭陵王》 宋·陳韡

角聲切。
何處梅梢弄雪。
還鄉夢,玉井樓前,千朵芙蕖插空碧。
鄰翁問消息。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