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教坊曲名?!痘ㄢ衷~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欽譜)簡介
唐教坊曲名?!痘ㄢ衷~選》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宋柳永詞注“仙呂調”,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李煜詞名《謝新恩》。賀鑄詞有“人歸落雁后”句,名《雁后歸》。韓淲詞有“羅帳畫屏新夢悄”句,名《畫屏春》。李清照詞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句,名《庭院深深》。
按《樂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體,九十三字一體,汲古閣本俱刻《臨江仙》,今照《花草粹編》校定,一作《臨江仙引》,一作《臨江仙慢》,故不類列。
按《臨江仙》調起于唐時,惟以前后段起句、結句辨體,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七字者,以和凝詞為主,無別家可校。其前后兩起句七字、兩結句四字、五字者,以張泌詞為主,而以牛希濟詞之起句用韻、李煜詞之前后換韻、顧夐詞之結句添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六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徐昌圖詞為主,而以向子諲詞之第四句減字類列。其前后兩起句俱七字、兩結俱五字兩句者,以賀鑄詞為主,而以晏幾道詞之第二句添字、馮延巳詞之前后換韻、后段第四句減字、王觀詞之后段第四句減字類列。蓋詞譜專主辨體,原以創始之詞、正體者列前,減字、添字者列后,茲從體制編次,稍詮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數多寡也。他調準此。
臨江仙(欽譜) 格律一 雙調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 和凝
海棠香老春江晚 小樓霧縠空濛 翠鬟初出繡簾中 麝煙鸞佩惹蘋風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后段兩結句俱七字,見《花間集》和詞二首,唐宋元人無照此填者。
按和詞別首前段起句“披袍窣地紅宮錦”,“披”字平聲,“窣”字仄聲。第二句“鶯語時囀輕音”,“鶯”字、“時”字俱平聲,“語”字仄聲。后段起句“肌骨細勻紅玉軟”,“肌”字平聲,“細”字仄聲。第三句“嬌羞不肯入羅衾”,“不”字仄聲。結句“蘭膏光里兩情深”,“蘭”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臨江仙(欽譜) 格律二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張泌
煙消湘渚秋江靜 蕉花露泣愁紅 五云雙鶴去無蹤 幾回魂斷 凝望向長空
中中平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后段兩結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
按《花間集》顧夐、尹鶚、毛熙震詞與此同,惟孫光憲詞前段起句“暮雨凄凄深院閉”,與鹿虔扆詞“金鎖重門荒苑靜”同。宋歐陽修、蔡伸、趙彥端、張掄諸詞本之。
又李煜詞后段起句“春光鎮在人空老”,宋柳永詞本之,皆與此詞平仄全異。至平仄小異者,李煜詞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輕粉雙飛”、“望殘煙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聲,“輕”字、“煙”字俱平聲。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句“如今薄宦老天涯”,“如”字平聲,“薄”字仄聲。孫光憲詞后段第三句“不堪心緒正多端”,“不”字仄聲,“心”字平聲。尹鶚詞兩結“逡巡覺后,特地恨難平”、“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逡”字、“梧”字俱平聲,“覺”字、“葉”字、“特”字、“點”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臨江仙(欽譜) 格律三 雙調五十八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牛希濟
柳帶搖風漢水濱 平蕪兩岸爭勻 鴛鴦對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 微笑自含春
仄中平中仄中平韻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此即張詞體,但前段起句用韻。
按《花間集》牛詞七首皆然,惟一首前段起句或作“謝家仙觀寄云岑”,又一首或作“洞庭波浪飐晴天”,與毛文錫詞“暮蟬聲里落斜陽”、閻選詞“兩停荷芰逗濃香”句同,俱與此詞平仄全異。其馀可平可仄已見張詞,故不復注。
臨江仙(欽譜) 格律四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南唐)李煜
庭空客散人歸后 畫堂半掩珠簾 林風淅淅夜厭厭 小樓新月 回首自纖纖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此亦張詞體,惟前后段換韻異。此詞字句悉同張詞、牛詞,其可平可仄亦同,不復注。
臨江仙(欽譜) 格律五 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韻 顧夐
碧染長空池似鏡 倚樓閒望凝情 滿衣紅藕細香清 象床珍簟 山障掩 玉琴橫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此亦張詞體,惟兩結句各添一字作三字兩句異。在《花間集》亦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臨江仙(欽譜) 格律六 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平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平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后段第一、二句俱六字兩句,校張詞減一字。兩結俱五字兩句,校張詞添一字。宋晏幾道、陳師道、陸游、史達祖、高觀國、趙長卿、元詹正諸詞俱本此填。但前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旖旎仙花解語”、陳詞之“曲巷閒街信馬”、趙詞之“春事猶馀十日”、史詞之“草腳輕回細膩”,后段第一句,如晏詞之“沈水濃熏繡被”、趙詞之“香淡無心浸酒”、陸詞之“只道真情易寫”、高詞之“前度詩留醉袖”,第五字皆用仄聲,與此小異。又晏幾道詞后段第四、五句“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夢”字仄聲,又與諸家小異。譜內據之,其馀即參向詞。
臨江仙(欽譜) 格律七 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向子諲
新月低垂簾額 小梅半出檐牙 高堂開宴靜無嘩 麟孫鳳女 學語正咿啞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后段起二句與徐昌圖詞同,第二句以下仍與張詞同。
按《惜香樂府》“破靨盈盈”詞、“夜久笙簫”詞正與此同。
臨江仙(欽譜) 格律八 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賀鑄
巧剪合歡羅勝子 釵頭春意翩翩 艷歌淺笑拜嫣然 愿郎宜此酒 行樂駐華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仄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此詞前后段第四句校張詞各添一字,宋元詞俱照此填。惟秦觀詞前段起句“千里瀟湘接藍浦”,“藍”字平聲。葛勝仲詞后段起句“今夜那愁煞風景”,“今”字平聲,“那”字仄聲,“風”字平聲,間作拗句。又黃機詞前后兩結“驛程那復記,魂夢已先飛”、“綠陰幽邃處,不管盡情啼”,“那”字仄聲,“幽”字平聲,譜內據此。若趙長卿詞后段第四句“仙源正閒散”,“閒”字或用平聲,此偶誤,不必從。其馀字句,與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參校,故不復注。
臨江仙(欽譜) 格律九 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晏幾道
東野亡來無麗句 于君去后少交親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頭王建在 猶見詠詩人
平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此與賀詞同,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七字句異。宋詞僅見此體,無別首可校。
臨江仙(欽譜) 格律十 雙調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馮延巳
冷紅飄起桃花片 青春意緒闌珊 畫樓簾幕卷輕寒 酒馀人散后 獨自憑闌干
仄平平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此亦張詞體,惟前結五字兩句,又前后段換韻異。
臨江仙(欽譜) 格律十一 雙調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王觀
別浦相逢何草草 扁舟兩岸垂楊 繡屏珠箔綺香囊 酒深歌拍緩 愁入翠眉長
仄中平中平中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此與馮詞同,惟前后段不換韻異。
按馮延巳“秣陵江上”詞前結“青簾斜掛里,新柳萬枝金”,后結“天長煙遠,凝恨獨沾襟”,又秦觀“髻子偎人”詞前結“斷腸攜手處,何事太匆匆”,后結“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正與此同。但馮詞前后段兩起句“秣陵江上多離別”、“隔江何處吹橫笛”平仄與此異。
臨江仙(龍譜)簡介
雙調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臨江仙(龍譜) 格律一 格一 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 綺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 聲斷已隨風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首句亦可作“中平中仄平平仄”,后片換韻。
臨江仙(龍譜) 格律二 格二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 浮生長恨飄蓬 回頭煙柳漸重重 淡云孤雁遠 寒日暮天紅
中仄中平平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臨江仙(龍譜) 格律三 格三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